今天在
暹粒,你仍然可以看到那些已经看不出原貌的废墟,比如崩密列,大概
吴哥窟重新被外国探险家发现的时候,就是这个样子。
尽管雄伟的庙宇已经散落成一地的砖石,丛林的生长早已遮盖了人文的颜色,但崩密列依然是壮丽的。一种毁灭的唏嘘与震撼,随着时光迁延而愈显浓烈。
坍塌的文明
崩密列的意思是“荷花池”,名字传递给人们一个纯洁的印象。原来的护城河就在入口处,水中密密层层长满了荷叶。石桥一座,横跨荷池,引领着游人的脚步,深入破碎于深林之中的废墟。
这是一个一般旅游团很少涉足的景区,因为地处暹粒荒僻之处,在一般人眼中,破败得过于严重,也就没有了游玩价值。殿宇、城门、甬道全部坍塌得面目全非,崩密列几乎无路可走。
不过,还是有一条木栈道,能让人们深入这座曾经的古城。如果看过那部名为《虎兄虎弟》的
法国电影,你会觉得眼前的景象似乎很熟悉。这条木栈道,就是当年为拍电影而修建的。
树木长在墙头上,高达数十米,根似蛛网,有如暴绽的青筋,牢牢抓住墙身;成堆的巨石被数百年的风雨推倒在四周,上面长了一层厚厚的绿苔,青苔下可能就是精美的雕刻。太阳很大,气温很高,但崩密列的废墟似乎处处潮湿,文明不但已经坍塌,而且被自然同化。
栈道曲曲折折,穿越了整个废墟,一程走完,让游人感觉呼吸放缓了,空气变凉了,没有兴奋,也不觉得沮丧,一种说不清楚的一无所有感浸透全身。
虽然游人众多,但人们都不敢高声说话,大家心照不宣地默默观看,默默行走,似乎怕吵醒了沉睡在其中的什么。有时会穿过一个似乎马上就要坍塌的黑暗的走廊,那种被暗处的某双眼睛所注视的感觉尤其强烈。这种想法也许会让人有些毛骨悚然,但这正是废墟本有的力量。
所以对旅行体验十分敏感的人们都会想,崩密列还是不要修缮的好。大小吴哥,已经足够证明一种站立着的躯壳的雄壮,就让崩密列躺着吧,不去重复它们的表达。
崩密列能给人一种与古人沟通的环境,一种抛开文字悠悠然连结古今的通透感。